尋索人文學和文創間漫漫的蹤跡,
從閱讀觀看描寫故事的人文核心能力,
邁向體知表達具象整合的社會應用能力
—用美播下流衍不息的生意!
尋索人文學和文創間漫漫的蹤跡,
從閱讀觀看描寫故事的人文核心能力,
邁向體知表達具象整合的社會應用能力
—用美播下流衍不息的生意!
※建議使用PC閱讀
質化成果
量化成果
質化成果
量化成果
質化成果
量化成果
質化成果
量化成果
質化成果
量化成果
質化成果
量化成果
質化成果
量化成果
質化成果
量化成果
負責計畫統籌規劃,並以校級力量推行計畫。
行政支援、協調傳院課程。
計畫籌備規劃、開設計畫課程「數位典藏與創新-以故宮為個案」兼教學社群成員。
計畫籌備規劃、社會實踐場域諮詢、協調書院相關課程資源。
計畫籌備規劃及撰寫、計畫開設課程統籌、教學社群成員。
開設之「覺察(Awareness)」層級課程/工作營案例
#旅行與臺灣歷史
授課教師:林果顯教授、廖文宏教授
跨域共授方式:由林果顯教授主導課程規劃,廖文宏教授以舉辦工作坊的方式教授APP創作技術
開設之「提案(Proposal)」層級課程/工作營案例
# 歷史數位典藏與創新
授課教師:金仕起教授、蔡瑞煌教授
業師:邀請4位不同領域的講師以演講授課的方式加入
跨域共授方式: 共時合授
期末方案:安排故宮實地考察
詳細課程介紹:https://goo.gl/aS0Ur1
開設之「專案(Project)」層級課程/工作營案例
# 臺灣民俗實務─調查與展示
授課教師:高振宏教授、謝世維教授、林巧敏教授
跨域共授方式:協力課程共有3門,分別為圖檔所林巧敏老師開設之「檔案應用服務」、宗教所謝世維老師開設之「研究方法與調查指導」,及由曾守正老師、高振宏老師開設之服務學習課程「文山未來館與文山區歷史景觀培訓與導覽」。
A.實作模擬場域規劃:
文山未來館位於政治大學研究暨創新育成總中心,以「文山未來」為名,乃希望一方面立足在地、開發文山區的文史資源,一方面想像未來,透過進駐研創中心的研究團隊及創新育成辦公室的資源,帶給政大更多元的發展。
相較那些從荒蕪中重見光明的場域,未來館的空間氛圍、建物肌理和歷史光暈都太過虛弱,如何藉人文創意,從裝潢、動線、光影、訊息等途徑打磨出色調鮮明的民俗文化空間,以便和社會大眾共讀文山,是場域改造最大的挑戰與期待。
在運作上,將連結臺灣民俗實務不同專長、領域的老師,老師各自貢獻民俗文獻閱讀、宗教田野調查方法及展覽策畫、檔案應用之專長,透過授課或工作坊培訓,協助同學從無到有構思展覽、規劃空間、設計展場、實踐導覽等,將理論、實務並重的跨域學習具現於文山未來館的場域經營之上。
除臺灣民俗實務的師生外,故宮展資處也將提供中國傳統藝術與數位技術、展覽策畫的專業人員,擴充本場域的知識基底與實作能量。期望以文山未來館為中介,對內連接學生、教師與課程,對外連接地方文史知識與業界專業,而後成為開放的通道,連接大學與社區,傳統與未來,承載對人文學知識發展與應用的期待。
B.校內實作場域介紹如下:
「民俗藝陣」展覽已進入執行階段,全展分為 3 主題:
1.政大與地方文史。
2.文山區民俗藝陣文物。
3.學生活動與心得。
種種規劃與嘗試,皆試圖在場域之中承載人文學的歷史傳統、未來發展與精神關懷:在策展實作中重視歷史理論與在地文物(歷史傳統),在表現模式中重視數位技術與多媒體科技(未來發展),最後則是在展覽功能中,展現對藝術推廣教育與在地性的重視(精神關懷)。
課別層級 L2
課別層級 L3